五年来广东“三支一扶”总结及2011年“三支一扶”计划施行

会议指出,自2006年我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在国家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组织实施了“三支一扶”计划,每年省财政投入数千万元(2010年超过5000万元),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为期2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到2010年,已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用五年时间选派3至5千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的目标任务。“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始终与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青年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示范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已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品牌项目和促进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
五年来,全省共选派5039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从整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逐年扩大,从2006年的139人逐步增长至2010年的1700人。二是分布趋于合理,农村急需的教育、农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其中,支教类占54.62%,支农类占8.53%,支医类占19.50%,扶贫类占13.45%。5年间,支教和支农所占比例分别从2006年的33.3%和3.17%提高至2010年的60.61%和10.99%。三是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23.8%提高到2010年的40.32%。四是服务期满流动渠道逐步拓宽。出台了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为期满人员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打通了“绿色通道”。截至2010年,“三支一扶”大学生整体就业率超过90%,其中大部分选择扎根基层。
根据国家部署,我省决定自2011年开始实施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2011年,广东准备招募2300人,比2010年增加600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点击分享此信息:
